返回列表

研究 丨 金堂县县城防洪治理方案研究

10 /

2021.05

分享
生成海报

     图片

 金堂县作为成都市辐射带动川东北经济区的第一门户,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龙泉山东侧现代制造业板块的重要区域,实施“东进”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战场,是成都东北门户和东成都主城区。依托“三河汇一江”独特水资源优势,金堂县按照“景城一体”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休闲会客厅”的功能定位打造东方水城等别具特殊的临水景观,也成为成都市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一张特色名片。

 然而,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性,金堂县城长期以来受城市防洪问题困扰,一直是成都市防洪中的痛点和难点。为提高金堂城区防洪能力和城市品质,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研究金堂县城防洪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提出决策技术依据,便成为本研究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是历年来勘调基础数据、数据分析计算、工程措施方案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投资规模、实施难度等提出了近远期实施项目的建议,为金堂县实施防洪工程措施提出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是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在水利项目的典型体现,对宏观引导政府及相关部门下阶段工作方向,避免政策决策失误和国家投资浪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市水电院)作为公园城市水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对金堂防洪的方案研究进行了探索。


县城防洪现状
01



金堂县县城主要位于赵镇境内,界于东经104°22′~104°28′,北纬30°49′~30°54′之间,距成都市区约35km,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6年末城市面积约28km²(其中建成区面积约23km²,水域面积约5km²)。根据《金堂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心城区总体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规划用地面积40km²(含赵镇、三星镇、栖贤乡各一部分),规划人口40万人。

图片

△金堂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县城规划范围内的河流主要有沱江干流、北河、毗河、中河、爪龙溪(、石板河等。爪龙溪和石板河为北河支流,北河、毗河、中河汇合后即为沱江干流。北河上游又分为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三条主要河流。

2004年金堂实施拓峡工程,后续在城区范围内陆续进行城市堤防建设,防洪保护圈基本形成。北河、中河、毗河、爪龙溪、石板河在县城规划区内河道总长29.877km,已建堤防占河岸总长的45.30%,在建堤防占河岸总长的17.85%,天然河岸占河岸总长的36.85%。大部分已建堤防工程达不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且未形成封闭的保护圈,现状防洪能力较弱,部分区域尤其是老城区,现状防洪能力仅5~10年一遇。

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从公元839年到1949年的1110年间沱江发生了大洪灾39次,平均28.5年便发生一次大洪灾。1981年以来的大洪水年份主要有1981年、1995年、2001年、2013年、2018年和2020年,平均10年左右便有一场洪峰流量在7000m³/s以上的大洪水发生,大洪水发生频率有增多的趋势。1981.7.13洪水死亡45人、重伤176人,经济损失1亿余元,2018.7.11洪水,21个乡镇、4.46万人受灾,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34亿余元。

图片

△19817.13”金堂县洪水


图片

△2013年“7.9”金堂县洪水


图片

△2018年“7.11”金堂县洪水


图片

△2020年“8.17”金堂县洪水




洪水成灾原因分析
02


金堂县城多次被洪水淹没的原因:

一是金堂县城五河汇聚,峰高量大,沱江干流金堂峡以上洪水主要由鹿头山区暴雨洪水和成都平原区暴雨洪水造成,形成的洪水大多为全流域大暴雨洪水造成,其次是平坝区特大暴雨洪水造成;

二是下游金堂峡壅塞影响,金堂峡横穿龙泉山,是沱江上游6590km2流域的洪水唯一泄洪通道,长约12km,最窄处河槽宽度仅90m。金堂峡是沱江行洪的制约段。

三是金堂城区地势较低,自身防洪能力较弱,从地形上看,金堂是沱江上游天然的蓄滞洪区。堤防工程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已建堤防标准低,未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且未形成封闭的防洪保护圈。


系统研究必要性
03


 金堂县的防洪工作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要解决该问题,为金堂县实施防洪工程措施提出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结合近期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相关内容和精神,为政府决策提供“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服务。对金堂县整体防洪体系进行研究,结合投资规模、实施难度等提出了近远期实施项目的建议,避免出现实施的防洪项目达不到预期的防洪效果的情况出现。这对宏观引导政府及相关部门下阶段工作方向,避免政策决策失误和国家投资浪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决方案研究
04


图片

根据金堂县洪水成因、区域位置、周边地形分析,按照“上蓄、中防、侧分、下排、长疏”的总体策略,逐步构建“干支畅通、河湖联调、蓄泄兼筹、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上蓄”在沱江支流推进高景关、东林寺等规划水库建设,拦蓄山区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同时在城区上游建设蓄滞洪区,有效蓄洪削峰,降低城区洪峰流量。

“中防”建设北河、中河、毗河等堤防工程,城区河道疏浚拓卡清障,完善城区的防洪保护圈。

“侧分”建设毗河分洪工程、团结水利枢纽等工程,减少上游入流、降低城区洪水位。

“下排”对金堂峡最窄河段进行适当拓宽,增大金堂峡口洪水下泄能力。

“长疏”老城区功能疏解,调整人口产业迁移向城市南组团和淮州新城转移,结合韧性城市改造老城区现有建筑,以休闲功能置换人居功能,逐步降低洪水风险,提高城市防御洪水和快速恢复能力。同时结合城区防治内涝工程、监测预警及风险管控等非工程措施、韧性城市改造等,全面提升金堂城区防洪减灾能力。

综合考虑工程实施难度和效益,对于金堂城区洪水,近期是“中防”、“下排”和“长疏”,远期是“上蓄”和“侧分”。多项措施共同形成金堂城区的韧性承洪体系。


延伸阅读(点击跳转):五月正式入汛!今年汛期四川气候年景如何?做了哪些迎汛准备?



END

供稿: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集团综合管理部

图片